《增长的极限》书评

闻一卓

《增长的极限》书评

闻一卓

作者:德内拉·梅多斯(Donella Meadows)乔根·兰德斯(Jorgen Randers)丹尼斯·梅多斯(Dennis Meadows

《增长的极限》由德内拉·梅多斯(Donella Meadows)、乔根·兰德斯(Jorgen Randers)和丹尼斯·梅多斯(Dennis Meadows)共同创作,于1972年首次出版,在后来的几十年间多次改版,其价值也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本书主要探讨了经济增长、人口增长和资源消耗之间的关系,用系统动力学和计算机模型模拟了世界未来发展的几种可能性,引发人们对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增长的极限》自首次出版起来,就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与争议。作者认为如果人类继续按目前的方式追求经济增长,资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将会导致不可避免的全球性危机。批评者认为,模型过于简化了现实情况,忽视了技术进步和人类创新的潜力。例如,技术的发展可能会改善资源使用效率,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但时间证明了书中预测趋势是正确的,人口增长,环境恶化,全球变暖,能源危机等问题陆续出现。本书的评论也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那么应如何看待这本书呢?

首先,书中的结论来自于计算机模拟的结果,它存在固有的局限性。作者们将经济发展、环境和人口等等因素抽象为变量,用数学方程的形式构建了庞大复杂的模型,用数据的变化来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变量的变化比起真实的世界简单的多,显然作者们也明白这一点,因此他们不断强调,本书只是用模型的方式试图理解真实的世界,其预测只作为参考,其目的更多的是引发人们的思考。但这并不意味着预测是毫无价值的,通过历史事件不难看出,该模型对现实情况的反应是比较好的,可以让人们了解世界发展的趋势和变量之间的关系。

其次,作者们通过对过冲的解读,目的是想要更多的人们知道可持续发展的急迫性。书中借臭氧讲述了人类如何从过冲退回到可持续发展的故事。未来其他崩溃的事件还能不能退回到可持续发展,取决于破坏的程度,也取决于保持警惕和阻止特殊利益群体的能力。不能简单的在出现问题后思考如何解决问题,环境的极限和长期滞后反应迫使我们必须提前准备,降低风险,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

最后,可持续发展并不是零增长。作者们在书中谈及发展,认为经济和人口的增长都应设置极限,大力发展环境领域的新技术,达到一个平衡、可持续的状态。一般诟病本书的原因认为增长的极限遏制了发展中国家追求经济发展的脚步,试图将发展中国家锁定在贫困状态。事实上,作者提出的主张针对视增长高于一切的观点,针对人们对于财富增长无止尽的追求。在作者看来,如果可以全人类共享发展的成果,那么并不需要追求如此高的增长就能满足全人类合理的物质水平。

笔者认为,《增长的极限》不仅是对全球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深入研究,也是对人类未来发展道路的深刻反思。但在阅读过程中,更多的是学习思考问题的方式,而不是过分关注于书中的结论。复杂的世界被作者们用简化的模型替代,我们要学习的是他们建立模型的思路,系统思考的全面性,而不是质疑模型的精确性。前瞻性的结论被作者们提出,我们要站在问题的出发点,厘清作者的真实意图,而不是一味反驳。希望这本书给大家带来的更多是思考而不是结论。